2020年,新冠肺炎COVID-19大爆發。美國政府為救經濟,實施量化寬鬆(Quantitative Easing, QE)政策。量化寬鬆政策被稱為大量印鈔,是指聯準會(FED)出手降低市場利率,會使得企業與個人取得資金容易,大量熱錢因此湧入各項資產:股票、加密貨幣、房地產等…因而紛紛在2021年創下歷史新高。對於投資者以及數年前已購置房產的有資本階層而言,身價也因而水漲船高。
當時的我,因疫情而不得不提前結束準備已久才得以實現的日本交換生活,回台灣找工作。即便不久之後錄取了台灣頂尖的半導體廠,但對於剛從研究所畢業的我而言,預先支付了半年房租、購置了必要的通勤工具後,存款幾乎所剩無幾。疫情所帶來的QE雖然是投資者及有產階級大幅提升資產不可多得的機會,然而,另一方面,帶來的通貨膨脹:民生物價上升、房租上漲,卻壓迫著像我一樣年輕族群的資產增長。
幸運的是,自己在學生時期便開始研究投資工具。在金融市場上,了解市場規則可以為我們帶來財富,而當中「金融槓桿」往往因為許多投資失敗的案例而常被汙名化,甚至被部分的人視為是一項絕對不能觸碰的禁忌果實。但實際上,在適度的操作以及風險評估下,我認為槓桿對於現今社會剛起步的年輕人來說,也可以是一項翻轉財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。
「槓桿」的大小各有不同,甚至在不知不覺中,我們都會用到槓桿。例如買房,準備二成頭期款買到價值五倍的房屋,在房價上漲的過程中,房產持有者的資產亦以五倍速度增加;再如學貸,本質上銀行借錢給我們,讓我們投資自己,在學生時期能暫時撇除金錢憂慮去獲取更高學歷,實際上,在學貸期間,只需要支付極低的利息(目前學貸利率~1.65%低於通膨率 1.79% [2]),以貨幣的時間價值來看,這是一筆借錢還倒賺銀行的交易。試問,我們會覺得辦房貸、學貸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嗎?
在接下來的文章中,本網站將介紹美股「選擇權」,包括選擇權的觀念、基礎、筆者常使用的操作策略及心法等,希望分享自身經驗給有心學習的人。
[1] 解碼瘋狂QE效應,《商業周刊》1690期
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focus/indep/6001488
[2] 台灣-消費者物價指數CPI,財經M次方
https://www.macromicro.me/collections/12/tw-price-relative/112/tw-cpi